在研究阵法之前,首先必须先分清‘历史上的阵法’和‘小说中的阵法’。比如《三国演义》中之八阵图、《杨家将》里面的天门阵,是为小说中的阵法,作者往往将其描写得神乎其神、光怪陆离,但事实上古人并没有什么超人的法力,打战也并非巫祝跳大神时的表演——历史上的阵法,是一种军队的部署方式,阵字,古解为旅、为列、为军阵,所以阵就是军队,阵法即是行军布阵之法。 历史上真实的阵法。传说中国人在殷商时代已经娴于阵法,这是可能的,因为商代军队规模很大(妇好伐土方,用兵万人),又出现了战车,远距离地行军(易经中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兵种间的配合必然需要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现在可见最早的阵法记录出现在左传中:“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这里的荆尸,杜预解释为:‘楚陈兵之法。’但究竟‘荆尸’之阵是什么模样,不得而知。不久之后,郑庄公使用了‘鱼丽之阵’,这个‘鱼丽阵’的样子就很清晰了,左传说:“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简而言之,所谓的鱼丽之阵,就是以中军阵为主力,两翼再各布一个方阵,战车居前,步兵在后,战车间的空隙由步卒填充。这样的鱼丽阵作战时,先以两翼之阵攻击敌军脆弱的两翼,在乘胜会合中军阵直攻敌军中央。——可见,上古时代的阵法,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不需要设坛做法,也没有什么生门死门。 一字长蛇阵和龙门阵。这两个阵来源不可靠,多是市井说书人的创作。比如一字长蛇阵,翻查资料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将军队横向铺开,列为一条长而窄的阵势,犹如‘一’字向前齐步推进;另一种解释为纵队,长蛇阵即是一条纵向追击队列——第二种长蛇阵不可能排得很长,而第一种则显而易见地容易被攻击、分割,无论是哪一种,大概都达不到传说中‘首尾相应、变化无穷’的效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