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选举制度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示意图
大韩民国选举包括总统大选、国会普选、地方自治团体首長(地方行政區首長)以及地方议会的选举,由獨立部門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統一負責。[1]
韩国总统由韩国国民通过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任期为5年,不能连任。[2]
韩国国会共有300个议席组成,每届任期四年,其中的253个席位通过简单多数制选举产生,其余的47席通过比例代表制产生。[3]。
韩国历届选举[编辑]
韓國投票用印章
大韩民国
韩国政府与政治系列条目
第六共和国 · 憲法
政府
總統(列表):李在明
國務總理(列表):金民錫
副总理:
经济副总理:(空缺)
社会副总理:李周浩
中央行政機關
国会
议长:禹元植
第22届大韩民国国会议员名单
政党:
共同民主党
国民力量
祖国革新党
改革新党
进步党
基本所得党
社会民主党
司法
宪法法院(代理院長:金炯枓)
大法院(大法院院長:曹喜大)
選舉
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
总统选举:198719921997200220072012201720222025
国会选举: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201620202024
地方选举:19951998200220062010201420182022
其他
外交 · 南北统一 · 陽光政策 · 行政区划 · 人权 · 政治宣传
其他國家
查论编
总统选举[编辑]
總統選舉簡稱大選(대선)。在1987年修改《大韓民國憲法》由人民直接普選總統之前,第四共和國的總統都由當權派篩選後、讓親執政黨的一萬人組成統一主體國民會議選舉團、再由這一萬人提名候選人,推薦的候選人往往只有一兩個、完全不能代表民意。接著又由這些人在獎忠體育館內進行封閉式投票選出下屆總統,本質是「表演性選舉」。在1960年「四·一九運動」和1980年「光州民主化運動」兩次流血抗爭後,上百萬韓國民眾於1987年6月在全國各地示威抗議,執政民主正義黨領袖、總統候選人盧泰愚終於宣布「629民主化宣言」,確立了沿用至今的公民直接選舉總統制,每個政黨都可推薦一名候選人,無黨派人士只要集齊5,000至7,000名選民推薦就可參選。[4]
198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199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199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200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200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201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2017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202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2025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国会选举[编辑]
國會選舉簡稱總選(총선)。
1988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1992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1996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2000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2004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2008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2012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2016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2020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2024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地方選舉[编辑]
地方選舉簡稱地選(지선)。
1991年大韓民國地方議會議員選舉
1995年大韓民國地方選舉
1998年大韓民國地方選舉
2002年大韓民國地方選舉
2006年大韓民國地方選舉
2010年大韓民國地方選舉
2011年首爾市長補選
2014年大韓民國地方選舉
2018年大韓民國地方選舉
2022年大韓民國地方選舉
補選[编辑]
補選稱為再補闕選舉(재보궐선거)。
2018年大韓民國補選
2019年大韓民國補選
2020年大韓民國補選
2021年大韓民國補選
2022年大韓民國補選
参见[编辑]
大韩民国公职选举法
参考文献[编辑]
^ 韩国与中国的选举制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资料:韩国最高行政长官--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浪网
^ A Look at Election Through Numb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orea Times, 2008-04-09.
^ 上街破篩選 開真普選路 前議員:韓總統真普選17年無暴力抗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明報, 2014.10.15
查论编韩国主题历史
朝鲜半岛历史
君主
首都
大韓民國歷史
年表
文学史
教育史
韓醫歷史
电影史
陶瓷史
戏剧史
国宝
中央博物馆
地理
城市
山峰
河流
岛屿
气候
自然资源
地域和行政区划
环境保护
国立公园
法律
宪法
宪法法院
院长
法官
大法院
大法院长
刑法
民法
商法
政治
三权分立
政府
总统
国务总理
国务会议
国会
国会议长
司法机构
大法院长
政党
选举
朝韩统一问题
电子政务
外交
外交部
建交
駐外機構
外國駐韓機構
北方政策
陽光政策
韓國與聯合國
韩朝关系
朝韩首脑会晤
朝鲜核问题
韩美关系
韩日关系
問題
韩台关系
韩中关系
香港
山东
韩越关系
韩俄关系
韩欧关系
军事
国防部
國軍
陆军
海军
海军陆战队
空军
预备军
軍事警察
国防工业
國家報勳處
駐韓美軍
朝韩非軍事區
板門店
共同警备区域
三八线
不归桥
经济
漢江奇蹟
经济开发五年计划
新乡村运动
銀行
央行
韩国交易所
韓國綜合股價指數
韩国期货交易所
科斯达克
财阀
國內生產總值
韓圓
韩欧自由贸易协定
韩美自由贸易协定
亚洲四小龙
交通
高铁
鐵路
高速公路
机场
郵政
農業
農協
汽車工業
旅遊業
科技
知识产权制度
特許廳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
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
大德科學園區
核能
KSTAR
湖岩奖
WiBro
社会
人口
人口老龄化
教育
大学
SKY
国立旗舰大学
语言
体育
跆拳道
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节日
宗教
基督新教
天主教
天道教
佛教
巫教
婚姻
文化
传统文化
国家无形遗产
韓服
韓屋
传统音乐
陶瓷
传统绘画
韓醫學
韓紙
文學
韓流
电影
列表
韩剧
列表
流行音乐
饮食文化
茶文化
酒文化
世界遗产
博物馆
图书馆
韩国学
查论编 大韓民國選舉總統選舉第一共和國
第1屆(1948)
第2屆(1952)
第3屆(1956)
第4屆(1960年3月)
第二共和國
第4屆(1960年8月)
第三共和國
第5屆(1963)
第6屆(1967)
第7屆(1971)
第四共和國
第8屆(1972)
第9屆(1978)
第10屆(1979)
第11屆(1980)
第五共和國
第12屆(1981)
第六共和國
第13屆(1987)
第14屆(1992)
第15屆(1997)
第16屆(2002)
第17屆(2007)
第18屆(2012)
第19屆(2017)
第20屆(2022)
第21屆(2025)
國會議員選舉第一共和國
第1屆(1948)
第2屆(1950)
第3屆(1954)
第4屆(1958)
第二共和國
第5屆(1960)
第三共和國
第6屆(1963)
第7屆(1967)
第8屆(1971)
第四共和國
第9屆(1973)
第10屆(1978)
第五共和國
第11屆(1981)
第12屆(1985)
第六共和國
第13屆(1988)
第14屆(1992)
第15屆(1996)
第16屆(2000)
第17屆(2004)
第18屆(2008)
第19屆(2012)
第20屆(2016)
第21届(2020)
第22届(2024)
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代議員選舉第四共和国
第一期選舉(1972)
第二期選舉(1978)
国民投票國家重建最高會議
1962年
第三共和国
1969年
1972年
第四共和国
1975年
1980年
第五共和国
1987年
地方選舉第一共和国
地方議会選舉(1952)
地方選舉(1956)
第二共和国
地方選舉(1960)
第六共和国
地方議会選舉(1991)
第1屆(1995)
第2屆(1998)
第3屆(2002)
第4屆(2006)
第5屆(2010)
首爾市長補選(2011)
第6屆(2014)
第7屆(2018)
首爾市長補選(2021)
釜山市長補選(2021)
第8屆(2022)
再補缺選舉第六共和國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查论编亚洲各国家和地區選舉聯合國會員國
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國
不丹
汶萊
柬埔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賽普勒斯
埃及
格鲁吉亚
印度
印度尼西亞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約旦
哈萨克斯坦
朝鲜
韩国
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
寮國
黎巴嫩
马来西亚
馬爾地夫
蒙古
缅甸
尼泊爾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賓
卡塔尔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蘭卡
敘利亞
塔吉克斯坦
泰國
東帝汶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阿联酋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葉門
聯合國观察员
巴勒斯坦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布哈茲
中華民國(臺灣)
北賽普勒斯
南奥塞梯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區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岛
香港
澳门